中有财经网

内房股普跌中国恒大市值跌至348亿港元,为何无人收购?恒生指

中有财经网 1

9月16日收盘,港股持续下跌,恒市值跌至348亿港元,恒生指数一度触及年内低点。截止发稿,折合288亿元,恒生指数下跌1.94%,而根据恒发布的2021年半年报,报24546.67点,其净资产高达3500亿元。

于是,下跌1.88%,有人说,报6179.54点。就板块来看,恒的净资产都已经打了一折,汽车、房地产、物业管理和电力板块走低,为何无人收购恒?

有人回答:收购恒,内房股普跌。具体到个股,同时也要接受恒的1.9万元负债。

恒实际控股人

恒,跌12%,就是恒地产集团有限公司,跌11.25%;跌2.66%,第股东“鑫鑫(BVI)有限公司”持股70.78%,而“鑫鑫(BVI)有限公司”是许家印持股100%的公司,也就是说,许家印就是恒的实际控制人。

近期,众多媒体称,许家印卸任恒是为了跑路,实际上,无论是否担任恒董事长,他都是恒最的股东和实际控制人。

许家印暂时不可能出售恒股权

公司在经营过程中,总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,包括流动性困,最终,会导致公司股价短暂的幅缩水。

换位思考,假如你控股70.78%的公司,净资产3500亿元,你是否愿意以288*70.78%=203亿元的价格出售全股权?其他股东是否同意以每股2.5港币的价格出售股权?显然不会。

其次,即使许家印全恒的股权,也只有203亿元,并不能解决恒的流动性危机,而且,出售股权后获得的现金属于许家印的“鑫鑫(BVI)有限公司”,并不属于恒,对恒的流动性危机根本没有任何帮助。

恒的集团结构

我国禁止买卖国有土地,为了增加土地流动性,型房地产公司都采取一块土地一家公司的策略,可以通过转让子公司、孙公司、股权的方式,间接实现土地转让。

恒在各都设立有子公司,而且不止一个,原则上有两个,一个子公司控股量通过拍卖方式购买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孙公司,另一个子公司控股量通过并购方式取得土地和项目的孙公司。

所以,恒和各子公司基本都是控股公司,直白点就是空壳公司,主要是为了控股,而恒旗下的几百个地产孙公司,才是真正经营房地产的主体。

恒尽快出售旗下优质地产项目才是正途

“收购恒,同时也要接受恒的1.9万亿元负债”,这话不正确,至少不严谨。

恒资产2.3万亿元,负债1.9万亿元,净资产3500亿元,如此的体量,如何收购?就算许家印肯卖,收购方也会被1.9万亿的负债压得喘不过气,只能出售量公司。

既然如此,许家印又何必卖恒的股权,恒完全可以出售一个个孙公司的股权,获得恒需要的流动资金,当然,这需要时间,每一个孙公司的股权交易,都会涉及资产负债清算和谈判,少则三个月,多则几年。

很多人说:负债不会少,资产会贬值。这话也不严谨。

按照会计准则,土地资产只能以购买原值计入资产负债表中,假设恒五年前购买了一宗土地,购买价格10亿元,资产也是十亿元,但是按照市场评估值,可能已经值30亿元,即使打四折卖12亿元,也不会造成资产打折,反而会增加。

写在最后:

所以,在这场流动性困中,恒差的只是时间,处置旗下优质项目的时间。

事实上,恒一年内降低了3000亿元有息负债,如果从去年开始着手处置旗下孙公司及其优质资产,就不会是如今的结。

其心可诛!

抖音seo运营模式优化
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