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路透社24日报道,2021年第二季度,美国证券交易(SEC)已开始向寻求赴美上市的企业提出新的披露要求,途牛净收入1.61亿元(,其中包括披露更多所谓“监管者干预企业数据安全政策的风险”,下同),以提高投资者对于风险的认知。分析认为,同比2020年同期的0.34亿元增长373.1%,在中美一系列政策影响下,环比增长108%;净亏损1401.4万元,企业在美上市陷入停滞,2020年同期的净亏损为1.55亿元。按收入结构来看,可能惠及香港市场。
强化IPO信息披露
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,途牛2021年第二季度的打包旅游产品(旅行团)收入为1.27亿元,一些企业已陆续收到美国证交会的详细指示,同比增长906.9%,要求它们更多地披露他们在首次公开募股(IPO)中使用可变利益实体(VIE)的情况、VIE结构对投资者的影响,主要是由于国内旅游需求的增长;其他收入3450 万元,以及所谓的“干预企业运营的风险”等情况。
可变利益实体也被称为“VIE结构”,同比增长60.6%,其本质是境内主体为实现在境外上市所采取的一种方式。境外上市实体与境内运营实体相分离,境外上市实体在境内设立全资子公司,该全资子公司并不实际开展主营业务,而是通过协议的方式控制境内运营实体的业务和财务,使该运营实体成为上市实体的可变利益实体。简单来说,这是一种间接上市的形式,相当于在海外造一个空壳公司去上市。
VIE结构出现已有20年,2020年美国的一份报告显示,在美上市的使用VIE结构的企业市值超过1.6万亿美元。
据了解,采用VIE结构的以互联网企业居多。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互联网公司新浪网,也是第一家采用VIE结构上市的公司。目前采用该结构的知名中企还包括阿里巴巴、、、、、、等。
全球基本面分析主管杰夫·罗宾逊(Geoff Robinson)在新发布的报告中指出,对于境外投资者来说,VIE结构带来的风险主要包括政策风险、披露风险和税务风险。对境外投资者来说,政策风险主要来自监管政策的变化。VIE结构本身的合法性脆弱,完全取决于的立场和态度。
路透社获取的一封SEC信函中还要求企业披露“投资者可能永远不会直接持有运营公司的股权”。鉴于许多VIE都是在开曼群岛等避税天堂注册的,SEC盖里·詹斯勒(Gary Gensler)曾表示,这些实体资金流里面的问题太多。
消息人士称,SEC还要求企业披露更多关于“监管机构干预公司数据安全政策风险”的信息。
SEC发言人没有立即回应路透社的置评请求。
彭博社近期报道称,SEC正在强化对企业赴美IPO的信息披露监管,尤其是对境外结构的审查,相关企业的境内外现金流都将受到审查,企业或将面临多达20项附加要求。
中企赴美上市“亮红灯”
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(CNBC)称,SEC此举是美国监管机构对企业发起的最新攻势。多年来,“企业不愿遵守美国的审计标准,也不愿改善由创始人紧密持股的公司治理”,这令华尔街感到失望。
《金融时报》分析认为,随着对教育和科技行业加监管力度,华尔街将变得更趋谨慎。近来有消息称,SEC可能将完善对于不遵守美国审计要求的中企的停牌规则,或者要求相关企业提交审计底稿。
中概股何去何从?
数据显示,在2020年前7个月,中企在美IPO的融资规模曾一度达到创纪录的128亿美元。相比之下,受政策风险影响,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如今却遭遇惨淡面。
涵盖了98支中概股的纳斯达克金龙指数7月暴跌22%,不少美元基金鳄开始抛售中概股。一些华尔街投资者担忧,对中企VIE结构的监管可能辐射更多行业,中概股是否已经成为投资“雷区”。
分析人士指出,监管内外趋严的态势下,未来几年,可能都是中概股在美上市的寒冬。与此同时,香港资本市场则受到高度关注。据悉,一些内地企业已开始考虑赴港IPO。
香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近期表示,如果内地企业赴港上市,不会受到突如其来的监管。
普华永道7月初发布的报告显示,今年上半年港交所的募资总额创同期历史新高。其中,新股数量和融资金额主要来自于内地企业。
业内分析认为,港交所在下半年预计将迎来一波密集的敲钟声。理想汽车已于8月12日正式登陆港交所。也在6月下旬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,有望成为港股史上继阿里巴巴之后的第IPO。
普华永道预计,2021全年将有150家企业到香港上市,港交所有望在今年再次跻身IPO全球三甲。
(编辑邮箱:ylq@jfdaily.com)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