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有财经网

【基金避坑指南四】FOF基金从业经验小结(资管行业视角)

中有财经网 1

【基金避坑指南四】FOF基金从业经验小结(资管行业视角)

定位与希望:提供有价值接地气的专业内容信息与思考分析供市场参考探讨,组合均衡,让非专业投资者少走弯路,风格鲜明,提高市场整体的认知水平并促进资产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,同时是被市场或者将会被未来的市场所认知与认可的,略尽绵薄之力,当然还要考虑绘画者的名气、画的历史、供需情况等等。投资组合亦是如此,使国内金融业能早日追上国际金融的领先水平。

作者:量策基金组合配置学 李明鸿

01 基金管理人视角

02 交易策略的视角

03 组合配置的视角

04 资管行业的视角

上一节我们分享了【基金避坑指南三】FOF基金从业经验小结(组合配置视角),实现投资组合的震荡持续上升并超越盘,而本节我们分享的是如何站在资管行业的视角来看问题。

今天的行业热点是:百亿私募佬林园怒怼投资者:亏了钱你活该,获得风险可控下的持续阿尔法是我们基金运营的核心目标。对于我们的巴菲特式价值投资策略(风格),我不会向你道歉!表面来看是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的矛盾,只以合理价格,深层来看其实是整个资管行业阶段发展不平衡的矛盾——供需错配。

一、从策略赛道角度

如果从整个资产管理市场来看,投资卓越公司来说,有相对确定性收益的核心策略或核心资产就那么多,就是去构建一个均衡的投资组合,如果市场资金过多,里面最小的单位是一个个不同仓位的卓越公司(极致的画工),那么有不少资金就面临着较的不确定性风险;

因为从整个资产管理行业来看,基金管理人自有资金,会优先占据分核心策略与核心资产,会给予一分合作方或关系户,少分的好策略,好资产,剩下的非核心资产与策略,才是给众可投资配置的产品。不管是一级、二级市场,还是非标市场。

由于不同资管核心策略(核心资产)的赛道都有一定容量,而资本是逐利的,所以资金会流入有收益的赛道,流出没有盈利,甚至亏损的赛道,所以要判断的是这个赛道拥不拥挤,是否会分散效益,以及是否会“超载”。

聪明的资本会计算赛道的容量,赛道的速率,以及赛道的小。

常见的坑,就是跟风追涨,比如看量化CTA策略上涨的好,就去投CTA,看指数增强策略收益好就去投指增策略,一点也没有从市场整体容量去考虑。

当市场的资金太多而溢出时,细分赛道就可能面临全亏损,比如2019年下半年的股票量化增强赛道,全市场亏损,当时做的最好的头私募基金管理人,也回撤了3个点左右。

所以人多的地方,没有便宜的好东西,资金多的地方也一样,没有性价比高的好策略,好资产。

二、从基金经理培养角度

好产品需要有优秀的基金经理,而优秀的基金经理是有限的,培养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是需要时间沉淀的,如果市场上的资金远于匹配的基金经理,就形成了目前行业的现状:

1、当前公募基金

管理约20万亿资金规模,

共有约2450名基金经理,

管理约7300多只基金产品,

平均每一名公募基金经理,

管理3个左右的基金产品。

一般培养一位优秀的基金经理至少3-5年时间,不少公募基金的优秀基金经理奔私后,或去其他资产管理机构,由于人才有限,让分专户经理顶上,或被迫让新人来挑梁,但由于新人经验不足,往往会不太稳定,也会影响到产品风格的一致性。

2、当前私募基金或其他资管机构

合计也管理着20多万亿的基金产品,包括私募证券与私募股权。基金经理的总人数相对公募基金更少,但私募产品数量还更多,所以优秀的基金产品就会更少了。

在这样的情况下,加上市场不够成熟,投资者没有足够的专业辨别能力,只得追捧一些市面上的“网红”基金经理或“网红”基金管理人,所以出现行业一些不太合理的怪象,"爆款,追星,长封闭期"。

从笔者角度来看,基金投资理想的高性价比,在于较高收益,较低风险的同时,流动性也比较好。而我们看下当下市场所谓的一些“热门基金产品”,无非是:

1、网红基金经理或基金管理人+

2、净值高点发行(或指数高点发行)+

比如:2020年1月与2021年1月发行量

3、热门策略(股票多头、指数增强等)+

4、长封闭期(3年,5年限制赎回)

从收益性角度而言,在相对的高点扩规模,一方面较资金调仓不易,收益性会趋弱,从概率上来言,收益相对有限,且业绩好的产品,往往费率还很高,管理费与后端分成。

而从风险性角度而言,在相对的高点发行产品,回撤与震荡的概率较,所以风险肯定相对较高。

从流动性角度而言,封闭期越长的产品,风险越,且时间成本高,最主要的是没有损失流动性的补偿溢价。为何目前的投资者不太愿意投资股权基金产品,就是动不动,3+2,5+2,7+2年的产品期限,流动性很差。

如果分证券私募基金,也实行那么长的封闭期,但没有足够高的复利回报,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流动性溢价的补偿不足,其实性价比是很低的。

你想想,基金管理人通过较长封闭期,获取了确定性的管理费,但它的后端业绩是不确定的,因为二级市场会受宏观环境所限制与影响,而且我们从历史统计规律来看,拥有稳定常青树业绩的基金管理人凤毛菱角,所以维持原有较高业绩表现的概率并不高,所以从理性的角度分析,在这个时间点介入,并不是个好选择。

来源:互联网

无奈目前有责任,有良心金融媒体机构也不太多,加上金融机构,代销机构,基金管理人都希望趁市场环境较好时,多完成一些KPI,不然等到熊市时,或者货币政策紧缩时,再想推动产品募集,就比较困难了。

我们都知道,在投资上,奉行“二八原理”,少分人赚分人的钱,越的资金,越难管理,收益率相对更低。市场越疯狂,风险越。比如当家都知道白酒好,都去追逐网红标的时,就到了“割韭菜”的时间了。

所以基金经理也有管理产品的瓶颈,要知道它的承载量,不然超过它能管理的上限时,效果一定不太好。

比如:某一个基金经理,之前通过购买一堆中小盘个股而获得比较好的业绩表现,当它的管理规模达到几百亿时,它被迫要认购盘股,且换手率明显会下降,收益也自然没有以前那样风光了。当然分有责任感,同理心的基金管理人会选择提前封盘来避免这类可预见的问题。

三、从管理人的人性角度

资产管理公司是企业,本质是来赚钱的,当有些创始人财务自由时,它的热情与动力可能会明显消退,就不再对策略产品投入较多心血了,自然业绩相对会平庸。

但也些创始人,不断想实现理想价值与抱负,会不断扩管理规模,丰富产品线。它会招人,新的交易策略,来适应同行竞争(内卷)以及资金规模。

当然资本是逐利的,如果招人投入,能有钱赚,那就持续复制,与其他做生意的本质一样,扩产能,甚至借贷扩张。如果哪天不太好赚钱了,那就收缩,被迫减人。

目前行业阶段性的供求关系是资金端的需求于资产端,因为有赚钱效应,所以不少海归纷纷回国发展,因为收入高,来钱快。分资管机构为了迎合市场高净值人群对中高收益的追求,会通过量化,AI,以及主观交易等方法设计短期能博取到高收益的策略。

由于分非专业投资人在专业判断能力上不足,所以只得通过历史业绩来评判,不少管理人通过短期高收益业绩来吸引投资者目光,但通过这种方式扩规模后,结果反差可能较,投资者体验非常不好,就像是在公募基金上的追涨杀跌,高位介入,虽然基金赚钱,但投资者没怎么赚到钱。

所以要多站在对立面的人性角度上来看问题,这样就不会被表象的现状给迷失了方向。

四、从行业人力资本角度

由于目前资产管理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较,且商业模式较完美,所以吸引众多学霸来资管行业,包括股权投资与证券投资,目前金融中的人才密度可能远超过其他任何一个行业。

复旦,交,清华,北根本不稀奇,还有许多海外更知名名校的背景人才,都在目前的资产管理行业,特别是量化交易这块,内卷特别严重,交易方法都差不多,都在“割韭菜”,多在赚取错误定价的钱。

也会在暴涨,暴跌中对市场有一定的惯性冲击,有所推波助澜,虽对金融市场有一定作用,但对实体促进作用并不,最主要的浪费了不少尖端人才的劳动力。

因为这些人才流到了金融行业,势必其他行业的尖端人才就少了,从国内各行业整体人才队伍来看,短期也存在着不太合理的现象。

因为实体的创新生产,需要人才的堆积,比如像华为这样的企业,而金融行业上的创新,国内金融高端人才是发挥不出太多的力量的,因为国内金融的创新,多是自上而下的推进设计,是有计划经济色彩的,并非为全面的市场经济,所以当学霸们把韭菜们割完了,就会进入到自相残杀的阶段,对而言,可能又是一种人力资源上的浪费。

再过了当前这一段的行业繁荣期,可能赚钱效应不明显时,各行业的人力资源流动又相对会平衡些,所以对于监管层而言,人才的合理分布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。既要让行业健康发展,又不能过于无效,避免供需过度不平衡下,造成过多的行业问题。

别看近期资产端短缺,再过几年,没准可能会过剩,因为家知道了如何辨别有限且优秀的资产端。

所以短期不要当韭菜,要知道博弈的对手都变强了,如果没有两把刷子,就拥抱趋势,借学霸之力,用高维打低维。但要从视角来看问题,投资本质就是资本逐利的问题,而交易只是对货币与定价标准的认知问题。

感谢读者关注支持,

欢迎给予反馈建议,

更多基金相关问题,

欢迎在留言区提问。

......

更多避坑指南,

欢迎同行接力。

看表象,

推根源,

挖本质,

结规律,

应对策。

(完)

我们的,

是做难而正确的事,

是做需要时间积累的事,

坚守以客户为中心的长期主义,

以专业的价值服务

赢得客户的认可与同行的尊重。

价值与使命:在证券投资组合配置领域中,用科学的数据,逻辑与人性常识来思考分析,帮助一般的投资者来实现稳健的复利收益。

网站后台seo简介怎么写

免责声明: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,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!

标签: